中小企苦況

Posted On 11/09/2022 |  Last Update 11/09/2022 |  Read 133 times | 

简介:中小企苦況

由紅褲仔(即學徒)計起,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終於在珠寶業界上有一點點的成就。我在紅磡設有寫字樓,在東莞有一間廠,員工一共有百多二百人,算得上是一間典型的中小企。我的買主主要來自美國,占我生意的七成。在這三十多年,經曆過不少風風雨雨,甚至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SARS),也挨過去。不過,今次的金融海嘯,實在令我喘不過氣來,人民幣升值、銀行收緊信貸、美國經濟不景,令我支出大,收入少,流動資金也快將用完,投資的股票和物業不斷貶值,我不敢對前景抱樂觀態度。我花了人生大部分時間在工作上,現在已是頭禿禿的中年漢,光混一條,失去事業,我有時會問自己,還要生存下來嗎?我變得很緊張、煩躁、內疚、坐唔安、食唔落,我亦開始很怕社交,很怕見人。或許因為工作壓力,尤其月尾要出糧給員工。每到月中,就會頭痛、失眠 、肌肉疼痛。
我朋友數年前送我一本李醫生著作的《有壓力可解決》一書,內容介紹過一些情緒病,病症與我的情況頗相似。請問我是否有情緒病?到底情緒病是什麼一回事?治療方面又怎樣?
情緒病是輕性精神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恐慌症、社交焦慮症、廣場恐懼症、強迫思想行為症等。若長時間持續受低落情緒困擾;如達兩星期或以上,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如工作、學業、人際關系、家庭生活等,即有可能已患上情緒病,而延誤治療,令病情耽誤。
情緒病的病征可分幾方面分析:
1.情緒方面
(1)緊張
(2)憂慮
(3)煩躁
(4)情緒低落
(5)難以集中精神
2.思維方面
(1)自卑
(2)內疚
(3)悲觀
(4)思想負面
(5)有自殺念頭
(6)害怕死亡
3.行為方面
(1)坐立不安
(2)逃避社交
(3)對事物喪失興趣
(4)難以自控地出現重複行為
4.生理方面
(1) 頭痛
(2) 失眠
(3) 疲倦
(4) 麻痹
(5) 肌肉疼痛
(6) 呼吸困難
(7) 月經失調
(8) 食欲和體重下降
醫學界估計,情緒病的成因可分為四大因素,包括:
1.遺傳
家族有情緒病曆史的人,患上情緒病的機會較高。
2.環境因素
(1)壓力(包括工作、經濟)
(2)失業
(3)婚姻問題
(4)家庭糾紛
(5)酗酒
(6)藥物
3.心理因素
(1)悲觀
(2)執著
(3)完美主義
(4)容易緊張
(5)過分憂慮
(6)容易暴躁
(7)不愉快經曆
4.生理因素
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如穀氨酸(glutamatc)、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皮質酮(cortisol)、腦部營養物質(Brain -Derived Neuro trophic Factor ),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失調、腦部情緒中心如海馬體(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前額葉灰質(pre-frontal cortex)等等,亦會因而受到損害,出現情緒病各類征兆。
如果想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患上情緒病,可試試下列自我測試。你是否有以下的感受或想法?如你的答案是「是」的話,你可能已患上情緒病:
•沒有人愛我
•覺得活著很累
•什麼事都不想做,什麼人都不想見
•眼淚隨時都可以掉下來
•可以一睡不起就好了
•感到人生沒有價值
倘若你有多項以下的症狀,你可能已收到抑鬱症的困擾:
•長期感到抑鬱、悲傷、憂慮和空虛
•對人生感到消極、悲觀和絕望
•自我形象低落,覺得自己做錯事,無用及無助
•對以往的嗜好失去興趣,對什麼是我都提不起勁
•食欲不振或過度飲食
•睡眠失調、失眠、早醒
•無法思考,記憶力減退
•出現自殺傾向,反複出現尋死的念頭或行動
情緒病的治療,大致分為三大類:
1.心理輔導:臨床心理學家會為患者作出適當輔導,透過支持和鼓勵,改善患者的情緒問題
2.認知行為治療:透過教導患者簡單的治療學,令患者了解病情對情緒、生活和身體的影響,從中糾正患者的思想謬誤,學習正確的態度處理情緒問題,因而重整思想、行為、生活模式和改善身體症狀。
3.藥物治療
根據醫學的研究顯示,情緒病如抑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等,主要都跟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多巴胺(DOPAMINE)三種腦部神經傳導物質(NEURO TRANSMITIER)有關。因此,治療情緒病時,必須針對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劑,且沒有出現很多副作用的情況下,才是最佳的治療效果。透過服用多巴胺調節劑、血清素調節劑、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有時患者需要服用兩種藥物,以收雙管齊下之效,使患者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回複平衡,及因情緒問題引發的其他症狀。這些情緒藥物可於短時間內明顯改善情緒病,且副作用亦較舊式的藥物低,亦不會上癮。患者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病情就會改善,因而減少藥物份量,甚至不需再服藥。
治療主要包括:抗抑鬱藥、鎮靜劑和安眠藥,心理治療也有幫助。
請謹記:精神科藥物必須由醫生處方,患者切勿自行更改份量或中斷治療。
此外一些可以調節皮質酮、甲狀腺素的藥物,以及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及奧米加三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也有療效。
 
資料來源:精神健康50談
  李永堅醫生